本研究背景为社交媒体上用户生成内容(如产品评论)的创建和分享。金钱奖励是否能有效激励在线社区中产品评论的有效性?营销学界尚缺乏科学研究和可靠的结论。实践者对是否应该采用金钱奖励也莫衷一是。孙亚程教授与合作者注意到金钱奖励除了直接的激励效应,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信号作用,并创造性的将Benabou and Tirole(2006)的混合信号理论框架引入网上社区UGC贡献的场景中,提出核心研究假设:社会连接度对金钱奖励的有效性有调节作用。作者用来源于中国的数据验证研究结果支持了此核心假设,即小额金钱奖励会增加较不活跃的社区成员的贡献意愿,但会削弱最活跃的社区成员的贡献意愿,并导致总的贡献量的下降。
五道口金融学院鞠建东等所撰写论文《Endowment structures, industrial dynamics, and economic growth》基于产业动态的四个典型事实,通过改进一个存在无穷个行业的可求解增长模型,提出了一个禀赋驱动的结构调整模型。模型中的总量经济依然服从卡尔多范式,但潜在的行业构成情况随时间而内生改变。每个行业都呈现出一种倒U型的生命周期:当资本量达到一个阈值时,一个新的行业就会经历兴起、繁荣和衰退,并最终逐渐被一个资本更加密集的行业所替代。通过模型的显示解,文章最终刻画了每个行业的生命周期和持续不断的产业结构调整。该成果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本书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模式,提出中国城镇化有七种“推进模式”:建立开发区模式、建设新城模式、城市扩展模式、旧城改造模式、建设中央商务区模式、乡镇产业化模式和村庄产业化模式。区分了物的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提出城镇化的核心应该是人的城镇化。分析了中国在物质建设城镇化方面的飞速发展,提出与物的城镇化相比,我国在人的城镇化方面有所滞后。所谓人的城镇化,指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权利权益、行为文明诸方面向城市模式的转变。我国城镇化的核心任务是如何实现农民、农民工的城镇化,如何使得农民、农民工真正走上现代化道路,最终实现多数农民、农民工转为市民和融入城市。本书深入研究了农民、农民工“市民化”的诸多制度障碍,提出了解决我国城乡二元体制、户籍制度、城镇化中的农村土地问题等等难题的对策。研究了城市群、大城市的社会风险等问题。
法学院张明楷所著《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第二版),除序说外另有17章,共88万字。该书根据刑法分则的规定,归纳出17个在刑法总论中不能得到研究的重要问题,并通过对刑法分则法条的分析、刑法理论争议焦点的剖析、司法实践中的问题整理,再基于作者解释刑法分则的经验与体会,归纳出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并进行了详细论证。该成果提出了不少独创观点,如客观的超过要素,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的区分、解释技巧与解释理由的区分、普通用语的规范化等。该成果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经济管理学院吴贵生等所著《自主创新战略与国际竞争力研究》全书分为四篇,共13章,包括理论研究、现状研究、对策研究和案例研究四个部分。该成果对我国自主创新战略和国际竞争力展开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构建中国自主创新理论,实证分析我国自主创新和国际竞争力现状,揭示我国自主创新的路径,提出自主创新战略和政策建议。该成果关于广义轨道理论等理论观点得到学术同行认可,其深入和延伸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成果受到国家和部门的重视,得到大唐电信等多个企业的应用。该成果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团队所著《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肆辑)》系由四辑清华简整理报告共同组成,每辑整理报告均包括图版、释文、注释、字形表、竹简信息表等五大部分。清华简整理报告(壹)共包括《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縢》、《皇门》、《祭公》和《楚居》九篇文献。整理报告(贰)收录了一篇史书《系年》。整理报告(叁)包括《说命上》、《说命中》、《说命下》、《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良臣》、《祝辞》和《赤鹄之集汤之屋》八篇文献。整理报告(肆)收录了《筮法》、《别卦》和《算表》三篇文献。《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肆辑)》所收文献再现了2000多年前文化典籍较为原始的面貌,极大丰富了以往的先秦文献。该成果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人文学院哲学系刘奋荣所著《Reasoning about Preference Dynamics》一书采用信息流和动态逻辑中最新的逻辑技术为偏好提出了一个统一的新理论,来解释什么是偏好、偏好的种类、偏好如何发生动态变化等问题。这一理论首次将偏好的原因放在逻辑语言和系统中进行研究,对偏好和信念之间相纠缠的不同可能情形进行了刻画,对偏好可能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此外,该理论对偏好与博弈论、道义逻辑等的联系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此项研究成果出版后,得到了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经济学、哲学研究领域专家们的关注,基于这个工作的新的研究项目已经展开。该成果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人文学院历史系张国刚主编的《中国家庭史》(五卷本)是中国家庭史研究中的首部通史著作。全书完成于2007年,200万字,上起先秦、下迄民国,完整描绘出家庭这一社会基本细胞数千年间发展演变的历史。全书采用多学科视角,全面剖析了中国历史中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阶层的家庭形态、结构、规模、制度以及伦理关系,不但将诸多具体问题的研究推向深入,更对家庭与国家、家庭与社会关系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回应。本书构建了迄今最为完整的中国家庭史学术构架,采用新方法、发现新课题,空前拓展了中国家庭史研究的视野,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普遍重视。该成果获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